新临沂网 首页 沂蒙人物 典型人物 查看内容

临沂英雄民警史夫俊:他倒在千里之外的"扫黑"路上

2018-8-3 06:40| 发布者: 新临沂网| 查看: 49| 评论: 0

摘要: 史夫俊(左一)(资料图)  史夫俊,男,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临沂市兰山区人,1989年3月参军入伍,2004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公安局薛庄派出所民警、经侦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刑侦大队预 ...
史夫俊(左一)(资料图)

  史夫俊,男,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临沂市兰山区人,1989年3月参军入伍,2004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公安局薛庄派出所民警、经侦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刑侦大队预审中队指导员,二级警督警衔。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3次。4月3日6时30分许,史夫俊同志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查办一起涉黑案件时,因日夜奔波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倒在了千里之外的“扫黑”路上,牺牲时身体和双手还保持着奔跑的姿势,年仅47岁。

  铁血警魂 红心铸就

  他用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3月下旬,费县“扫黑办”接到一份涉黑举报,举报里最重要的一条线素是嫌疑人曾经在黑龙江的绥阳林场雇凶伤人。派谁去呢?史夫俊主动请缨:“我去!”作为整个刑侦大队心最细、办法最多、也最能啃硬骨头的办案能手,史夫俊当然是最佳人选,案子交到他手里局里也最放心。

  接手案件后,史夫俊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4月1日上午,他和战友刘才后一起开始前往办理这起黑恶案件的征程。临行前,他还专门叮嘱战友:绥芬河那边的最低气温在零下4到6度,别忘了带厚衣服,每想至此,战友刘才后仍是哽咽不已。

  从临沂到青岛,从青岛到牡丹江,从牡丹江到绥芬河,两人下了汽车换火车,一路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终于在4月2日下午2点到了绥芬河市。将行李放进宾馆,正当刘才后准备喊史夫俊吃午饭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和一名证人联系上了,电话里约定下午2点40分见面记材料,“干完活再吃吧,材料拿到手,吃饭才踏实。”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史夫俊对刘才后说。刘才后深知自己战友的“拗”牌气,不把手里的活处理完,他是不会停歇的。14时40分,两人如约与证人见面,整整两个小时,取得了涉案嫌疑人曾雇凶将一名林场工人捅成重伤、作案后逃回山东费县老家的重要证人材料。送走证人,史夫俊非常兴奋,与刘才后探讨说,“这份目击证人的材料很重要,确定了嫌疑人和作案经过,还需要去案发地公安机关调取当年的报案材料和受害人的笔录、伤情鉴定,明天要尽早出发去绥阳林业公安局。”让刘才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份史夫俊废寝忘食记录的证人笔录竟成为他从警生涯的绝笔。

史夫俊的亲朋好友在追悼会上沉痛缅怀这位英雄。

  4月3日早6点,两人退房准备到30公里外的绥阳林业公安局调取档案。北方4月早上非常冷,只有零下6度,宾馆门口见不到行人和车辆。为了能打到车,两人背着行囊一路疾行,穿过宾馆前的绥芬河小广场、奔向通行车辆较多的一条大路,刚刚到达路边,只见史夫俊突然低头捂了一下胸,然后歪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浑身抽搐。“老史,老史,你怎么了?”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刘才后猝不及防,他一边抱着战友连声呼唤,一边脱下自己的衣服裹在他身上,一边求助路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可这时的史夫俊嘴角不断吐出泡沫,却始终没有回应,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事后战友方知,出差前史夫俊已经连续几天加班,身体很疲惫,可他自己一直硬撑着,从不以疲惫之态示人。

  铁肩担当 履职不怠

  他用执着演绎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

  “只要案件有一线希望,他就绝不放弃;骨头再硬,他也会咬牙啃下来,案子交到他手里,局党委就没失望过。”费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如富这样说。从警14年,史夫俊从不争个人得失,只与案子较真,与犯罪嫌疑人较劲。

  2017年3月,大队侦办一起制毒贩毒案件,因环保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前往调查,主要犯罪嫌疑人闻风潜逃,只有三名下线小喽啰落网,这些下线与逃走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都不熟悉,且他们均使用化名和假身份证,案子眼看就要“黄”了。史夫俊带着队员,根据审讯获取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从案发地附近、宾馆饭店、金融系统拷贝了视频资料,一看就是三天三夜,在第四天的凌晨2点多,从一个饭店的视频中确定了主要嫌疑人,并研判出他的活动轨迹,由此剥茧抽丝、循线追踪,最终将包括所有主要犯罪嫌疑人和屡屡漏网的两名制毒技师在内的1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打掉制毒窝点两个,缴获毒品半成品349.19公斤,设备及原材料一大宗,成为公安部督办案件,也是费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从警14年来,先后参与侦办各类案件8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他成了全局的攻坚手、也是全队的顶梁柱。

  “我和老史认识20年了,老史出事那天,我是从领导那里先听到的,我始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今年48岁的王玉奎,也是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员。在王玉奎的眼里,这个老弟就是“拼命三郎”,在局里经常一熬就是一夜。“在接触到制毒案件时,老史就发现想要真正抓到犯罪嫌疑人,必须得弄懂这些人制毒的方式,需要什么原料,才能更精准地进行抓捕。”史夫俊重新拾起了化学书,研究制毒的门道。在此期间,他专门去找过高中的化学老师,也专门到临沂大学、山东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就是为了了解嫌疑人制毒的过程、原料的名称,光是记的笔记就是一大摞。

  当警察尤其是干刑警就免不了刀光剑影,免不了直面生死,可对于这些,史夫俊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总是直面危险,挺身而出。2014年8月,史夫俊驾车与战友前往抓捕盗窃嫌疑人,盗窃嫌疑人发现后驾车拒捕,向史夫俊的车疯狂撞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猛打方向盘,用自己所乘坐的驾驶位置顶向嫌疑车辆,与嫌疑车辆相持碰撞10余分钟,最终将嫌疑车辆死死别住,第一时间从副驾驶座处跳出去,与嫌疑人展开搏斗,不顾被嫌疑人咬住左手食指的椎心疼痛,与战友合力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控制。事后,细心的战友发现,史夫俊左手食指指肚血肉模糊。“不论是在外面还是局里,老史经常照顾我们,有危险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跟在他后边,他说他的经验比我们多,其实也是怕我们受伤。”费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魏鹏回忆之前和史夫俊一起办案的时候说,“老史哥”都是冲在他们前边。史夫俊曾经说过,他年纪大,经验多,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要先过去,不能让年轻人受伤,而他也真的做到了,自己永远冲在第一线。

  铁骨柔情 心系百姓

  他用真情展现对群众的无边大爱

  “老史哥见不得别人一点困难,见到了就会帮。”中队长彭庆国含着泪说,2015年,史夫俊因查案到费县薛庄镇北长行村花某家走访,不经意间了解到他们17岁的女儿两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的情况。热心肠的史夫俊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外地出差办案也不忘帮忙打听女孩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终于被他打听到,将女孩寻回,并为女孩就近联系了一个板厂打工,做通了女孩和父母之间的工作,一家人得以团聚,为此,花某夫妻专门带着女儿到刑侦队,给史夫俊当面跪谢。

  2017年春节前夕,史夫俊到新庄镇太和村调查案件,了解到村里五户村民家境贫寒的情况后,他二话没说就掏出身上带的钱,从临近的村买了五份鲜排骨和干面条送到他们家中。

  前些年,史夫俊曾经侦办过一起杀夫案,犯罪嫌疑人因孩子不满10个月而没有收监执行,但家中十分拮据,史夫俊每年到她家看看时,总少不了带着米面等生活用品。别人说他何必帮助一个罪犯呢?他的回答让大家无言以对:“大人有罪,孩子无辜啊!”

  铁警雄风 尽显本色

  他用奉献表达自己从警的无悔选择

  在同事的眼里,史夫俊能吃苦,能拼。在薛庄派出所他留给同志们的印象就是:节假日值班多、到辖区走访多、关键时刻冲得多。到了刑警队,他所在的预审中队承担着全局大要案的侦办任务,人员少任务重,加班加点更是常态,他留给大队同志的印象就是:办公室晚上亮灯的时间最多、加班时碰见的最多、急难险重案子上的最多。在大队值班时,史夫俊常常是一杯浓茶,一叠案卷,一看就看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就住在办公室里,案子破不了他吃睡不宁,工作没干完他心里不踏实。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多干点,案子就能早点破,正义就会早来些,群众就会少受一些损失。在他赶赴东北办理涉黑案件前,手里没有一起未破积案。

  “史夫俊同志是我们的榜样,作为一个老同志,却比年轻人还要好学,业务能力也非常强,每次有案件的时候,他桌子上的卷宗都摞得非常高,经常熬通宵来看这些卷子。”提到史夫俊,费县公安局副局长赵磊眼里满是惋惜,“老史工作这么多年了,就没怎么过过周末,都是在工作,比起年轻人还要拼……”

  妻子全先洁不明白,原先丈夫在外当兵见不到人,现在回到地方了怎么还是整天见不到人。本来盼着能和丈夫过个团圆日子,可是史夫俊转业后却常常在单位连轴转,回到家也是学习到深夜,比在部队还忙。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丈夫整天像打了鸡血似地忙、像陀螺似地转,妻子慢慢理解了他,也更心疼他,家里的事也不指望他,自己一力承担,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虽然顾不上家,但并不是史夫俊不爱家。“虽然一个月在一起吃不上一顿团圆饭,但是老史常说,我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等退休了,就买辆越野车,好好陪着你周游全国,他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说着说着,妻子泪如雨下。知道妻子睡眠浅,史夫俊凌晨两三点钟回家后,都是悄悄在沙发上睡,妻子上班早,走的时候丈夫还没醒,也不忍打扰到他。家里没有一张全家福,去年夏天儿子要求拍一张爸爸穿着警服的全家福,史夫俊也答应了,妻子交上了300元拍照费,就是因为忙,天天拖,如今也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憾。

  沂蒙晚报记者 张庆举 实习生 李姝慧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